脑卒中发病后一个月,即进入恢复期。恢复早期(发病后1~3个月)和恢复中期(发病后3~6个月)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恢复后期(发病后6个月~2年)功能恢复缓慢或停滞不前,出现肢体的废用。对患侧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作用,使用康复器具恢复患侧功能。
1.床上翻身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并练习伸向侧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回仰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每日进行多次,必要时训练者给予帮助或利用床栏练习。注意翻身时头一定要先转向同侧。向患侧翻身较容易,很快就可独立完成。
2.坐位训练
坐位是患者最容易完成的动作之一,也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站立、行走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需的。在上述训练开始的同时就应进行。
坐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在平衡训练的同时耐力也随之得以改善。进行坐位训练时,要求患者双足踏地或踏在支持台上,这对预防尖足内翻非常必要。
在坐位训练的同时,要练习坐位和卧位的转换训练。从健侧坐起时,先向健侧翻身,健侧上肢屈曲置于身体下,双腿远端垂于床边后,头向患测(上方)侧屈,健侧上肢支撑慢慢坐起。从患侧坐起时,稍困难些,也要用健侧上肢支撑坐起,但要求躯干有较大的旋转至半俯卧位。由坐位到卧位的动作相反。
3.立位训练
一般在进行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的同时开始站位训练。对一般情况较差,早期进行此训练有困难者,可先站起立平台;躯干功能较好、下肢功能较差者可用长下肢支具。也可利用部分减重支持装置进行站位平衡训练。 起立训练要求患者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前伸,双腿均匀持重,慢慢站起。此时训练者坐在患者前面,用双膝支撑患者的患侧膝部,双手置于患者臀部两侧帮助患者重心前移,伸展髖关节并挺直躯干。坐下时动作相反。要注意防止仅用健腿支撑站起的现象。 静态站位平衡训练是在患者站起后,让患者松开双手,上肢垂于体侧,训练者逐渐除去支撑,让患者保持站位。注意站位时不能有膝过伸。患者能独自保持静态站位后,让患者重心逐渐移向患侧,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同时让患者双手交叉的上肢(或仅用健侧上肢)伸向各个方向,并伴随躯干(重心)相应的摆动,训练自动态站位平衡。如在受到突发外力的推拉时仍能保持平衡,说明已达到被动态站位平衡。患者可独立站立片刻后就可练习床椅转移。
4.步行训练
一般在患者达到自动态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并可向前迈步时才开始步行训练。但由于老年人易出现废用综合征,有的患者靠静态站立持重改善缓慢,故某些患者步行训练可适当提早进行,必要时使用下肢支具。不过步行训练量早期要小,以不致使患者过度费力而出现足内翻和尖足畸形并加重全身痉挛为度。对多数患者而言,不宜过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响患侧训练。
在步行训练前,先练习双腿交替前后迈步和重心的转移。多数患者不必经过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期,可直接进行监视下或少许扶持下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早期常有膝过伸和膝打软(膝突然屈曲)现象,这时可以借助天轨步态悬吊训练系统进行控制训练。天轨步态悬吊系统的悬吊衣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大胆迈出双腿。
如出现患侧骨盆上提的划圈步态,说明膝屈曲和踝背屈差。在可独立步行后,进一步练习上下楼梯(健腿先上,患腿先下;)、走直线、绕圈、跨越障碍、上下斜坡及实际生活环境下的实用步行训练。近年提倡利用部分减重支持装置提早进行步行训练,认为在步行能力和行走速度恢复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5.作业治疗
一般在患者能取坐位姿势后开始。内容包括 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吃饭、个人卫生、穿衣、移动、洗澡及家务活动等,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单手多可完成。必要时可应用生活辅助具,如粗柄勺子、带套圈的筷子、有吸盘固定且把手加长的指甲刀、穿袜器、四脚手杖和助行器等。从训练的角度出发,应尽量使用患手。 ②工艺活动:如用斜面磨砂板训练上肢粗大的运动,用编织、剪纸等训练两手的协同操作,用垒积木、书写、拧螺丝、拾小物品等训练患手的精细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如预测瘫痪的利手恢复差,应开始利手转换训练。在患手达一定功能的慢性(发病6个月以上)脑卒中患者可试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部分患者可取得明显效果。
公司名称: 石家庄健朗设备
手 机: 15128198260
电 话: 0311-69053180
邮 箱: 999@sjzjanlen.com
地 址: 中国.河北.石家庄